首页  学院概况  机构设置  师资队伍  党建工会  学生专栏  对外交流与合作  学院快讯  资料下载  校友家园 
辽大故事
 辽大故事 
 校友风采 
校友家园
当前位置: 首页>>校友家园>>辽大故事>>正文
 
辽大民兵 勇做先锋
2018-09-12     (点击: )

    当一个人在岗工作到时候,其能力体现出他的人生经历;当他退休养老的时候,其人生经历就成了美好的回忆。   

    这里说的是辽大外语系民兵小分队的故事。

    1964年春夏之交,党中央、毛主席号召全民皆兵,各行各业都要能文能武。大学的学生自然是首当其冲,都成为共和国的基干民兵。平时照常学习专业知识,业余时间进行民兵训练。整个辽宁大学组成一个民兵师,各系分别是民兵团,各年级是民兵营,各班就成了民兵连。这个编制体系虽说是有点大,有点空,但组织体系是自上而下地完整了。

    其实,从1962年起,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和国民党集团,就不断地叫嚣要反攻大陆,因此,组织全民皆兵以应对当时的形势,是十分必要的。

   恰巧,就在1964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出了个郭兴福教学法,主要内容是针对实战目的练兵,提高单兵作战能力。全军部队都在广泛宣传、推广郭兴福教学法,掀起了一次“大比武”的热潮。于是,辽大外语系民兵小分队,作为全校的试点,就应运而生了。

   外语系由67届辅导员、年轻党员马文斌老师牵头,英语、俄语各两个班,每班抽调四个人,组成外语系民兵小分队。我们英语671班参加的是:班长赵克荣(女)、团支部组委何如(女)、曲宝盛和我(外语系学生会宣传部长),共四人。

   我们这十几个人的小分队,每周抽出一个下午加上周日上午进行训练,主要科目就是持枪摸爬滚打、刺杀、投弹、翻越障碍等等一些基础训练。

   在沈阳郊区,我们找到一块训练场地,中间是五、六米深,七八十米宽的沟壑,两侧是树木稀少的陡崖。队员们在两边陡崖的地面上钉上钢钎,拴上80米长的大绳,横跨深沟,练习徒手攀绳越障碍。开始时,一些女同学看着这么深的大沟,这么高的绳索,很是害怕。马老师和男同学首先做示范,又不断地鼓励她们,喊着下定决心,不怕牺牲,排除万难,去争取胜利的口号,给她们加油打气。大家互相鼓舞,一致认为我们是全校的试点分队,绝不能让困难吓倒。这样,经过几次的刻苦训练,我们十几个队员,无论男女,都能够背着步枪,手脚并用,攀过长索,跨越这个深沟障碍。

   经过几个月的顽强训练,我们的脸晒黑了,衣服磨破了,双手也磨出了茧子,但是,大家身体锻炼得结实了,意志锻炼得更坚强了,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单兵作战技能。

   参加这样的训练,我深有感触,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,对我的人生历练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。我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:

 

       七律.民兵小分队(中华新韵)

辽大民兵声誉响,平时训练战时灵。

摸爬滚打能实践,地海空天敢斗争。

万里征途无后腿,千般技术有先锋。

枪刀紧握常吃苦,面对敌人必打赢!

 

   后来,在辽宁大学武装部统一组织的各系领导的观摩中,我们这个小分队进行了战术表演,我们进行实弹射击、刺杀、匍匐前进、攀索飞越天堑以及投弹(纸质教练弹)等一系列活动,得到在场参观者的好评。同时,也为外语系民兵建设赢得了荣誉。

   在民兵小分队训练总结大会上,校武装部于部长,用他那浓重的山东口音,表扬了马文斌老师:你看那马文斌儿,又瘦又小的身板儿,跟大家一起摸爬滚打......担(端)起ki九步枪(79步枪)瞄怎(准)目标,钵发钵中(百发百中)......”至今,他那风趣的话语,还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畔。

 

 

 

姓名:  叶惠忠

年级: 1962

所学专业: 英语专业

 

 

 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打印    收藏
上一条:那些飘雪的日子——回忆恩师朱世昌教授
下一条:十年初心不忘 爱你永不止息
关闭窗口

九州官方网站-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  地址: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
电话:024-62602335  邮编:110136